《从中国经济实践中去探索凯恩斯与哈耶克理论的对与错》
贺 铿
最近网上有一篇关于“凯恩斯与哈耶克的对话。我阅读后深受启发,想谈谈我的体会。
实在说,我既不是凯恩斯主义者,也不是哈耶克的信徒。因为我并非真正的西方经济学者。
我1965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在一所理工科大学当教员,从招收工农兵学员起,一直讲授工程力学。1977年学校恢复正常招生,又教了两年高等数学。直至1981年去美国学习经济计量学,才开始接触凯恩斯经济学理论。
至于哈耶克等人的经济思想,是在回国后编写经济计量学教材和培养研究生以后自学的。因此,西方经济学知识至多是“半路出家”。
下面,我以“半路出家”身份对凯恩斯和哈耶克二位经济学巨擘的“对话”进行评论,并结合我国经济实际谈点体会。
1、二位经济学大师思想交锋的焦点
凯恩斯和哈耶克思想交锋的焦点是“对经济政策、市场自由和政府干预的不同见解”。
凯恩斯:“哈耶克先生,我非常钦佩您的学识和对自由市场的坚定信仰,但我也认为在面对经济危机时,政府的积极干预是不可或缺的。”
哈耶克:“凯恩斯先生,我同样尊重您的观点和著作,但我坚信市场自我调节的力量。政府过度干预不仅无助于经济复苏,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。”
评论:
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都需要,但是政府的作用必须倚赖市场力量。因此在市场和政府干预方式上,我更多的倾向于哈耶克。例如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,我们推出的“积极财政政策”。这一政策的推出是必要的。但是应该在一、两年后退出。然而,非但没有及时退出,而且成为了一种“积极财政依赖病”,持续至今,25年了尚无退出迹象。最终导致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支出结构严重失调,致使如今总需要出现严重不足。
这就明显印证了哈耶克说的“政府过度干预不仅无助于经济复苏,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。”
另外,在个人智慧和经济规律的选项时,一些人过份相信自己的智慧。我曾经不客气地发问过:如果国家计委几百号人的智慧能把中国的经济治理好,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呢?
2、关于经济危机与政府干预
凯恩斯:我的核心观点是,在经济衰退时,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大幅下降,导致总需求不足。此时,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需求,从而推动经济复苏。“我们不能坐等市场自行恢复,因为那样可能需要太长时间,代价也太大。”
哈耶克:“凯恩斯先生,我承认在非常时刻可能需要非常手段,但我担心的是这些干预措施会留下长期的负面影响,政府一旦介入,很难再退出。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在战后继续实施高税收和高支出的政策,导致经济活力减弱。”
评论:
在经济危机和政府干预问题上,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争论焦点,实际上是关于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如何对策的问题。在这个问题上,凯恩斯似乎沾了上风。因为罗斯福总统采纳了凯恩斯主义政策,而且似乎有效果。但是,正象马克思所言:“社会科学无法做实验”。关于“罗斯福新政”、二战期间的“战时经济政策”,与上世纪6、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“ 10年滞胀”之间的因果,经济学家们认识上分岐很大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但是,我认为里根总统、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,应该是彻底否定了凯恩斯理论,而且取得了成功。
在中国,2003-13年经济增长速度很高,但同时又形成了明显的“房地产泡沫”和地方政府的“财政泡沫”。印证了哈耶克的判断:“政府一旦介入,很难再退出……还会导致经济活力减弱。”
2008年,美国发生了“次贷危机”,我们的“对策”值得“回头看”。
当时我对“ 4万亿”对策有过“三个一点”发言:事前理论研究少了一点。对外汇储备的本质没有正确认识,认为外汇储备增加会导致通胀;事中见事晚了一点。明明经济在下行,还在“防过热”,认为南方的企业关闭和外迁是“腾龙换鸟”;事后急了一点。在美国出现“次贷危机”后本应吸取教训,着力解决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务问题。但是非但没有,而且急急匆匆提出了“四万亿”措施,让已经出现的“高杠杆经济”雪上加霜。
3、关于市场自由与个人自由
哈耶克进一步阐述了他对自由市场的信仰:“自由市场不仅是经济问题,更是自由的问题。政府干预经济越多,个人自由就越少。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石,我们必须谨慎对待。”
凯恩斯则认为,适度的政府干预并不会威胁个人自由:“哈耶克先生,您的担忧有道理,但我认为在极端情况下,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,是为了保护社会的整体福祉。这并不意味着长期的计划经济,而是暂时的调控。”
哈耶克回应道:“问题在于,暂时的措施往往变成永久的政策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防火墙,防止政府权力的扩张。在一个自由市场中,个人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,这本身就是自由的体现。”
凯恩斯则强调:“市场的自我调节虽然重要,但在某些情况下,例如垄断和市场失灵,政府的干预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,既保障市场的效率,又确保社会的公平。”
评论:
看起来,哈耶克并不反对特殊时刻採取“暂时措施”,凯恩斯也承认市场自我调节的“重要性”。
哈耶克担心的是暂时措施演变成“永久政策”,希望建立限制政府权力扩张的“防火墙”;凯恩斯也希望找到一个既保障市场效率又确保社会公平的“平衡点”。可惜至今没有建立“防火墙”,也没有找到“平𧗽点”。
所以,暂时措施永久化、资源错配现象和政府不尊重市场规律的行为越来越严重。导致今天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4、长期影响与未来展望
最后,凯恩斯与哈耶克谈到了他们对未来经济政策的看法。
凯恩斯呼吁建立一个更加灵活的经济政策框架,能够根据经济周期进行调整:“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政策,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。经济是动态的,我们的政策也应该是动态的。”
哈耶克则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,认为经济政策应当具备长期稳定性,避免频繁变动:“频繁的政策变化会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信心的动摇。我们需要的是稳定和可预测的政策环境,这样才能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。”
评论:
对未来经济政策的看法,我更加倾向哈耶克思想。
我非常赞成:“我们需要的是稳定和可预测的政策环境,这样才能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”。我在这里将“可预测”改为了“可预期”。预测是少数专家的研判;预期是经济主体的预判,代表大多数人的信心。
经济是动态的,但是同时也是可预期的。如果没有过度的非市场因素干挠,市场经济是有规律可循的。经济发展规律应该呈现波动向前,并不存在固有周期。所以,我认为“逆周期调节”值得好好研究。2024.6.24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